《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61—2021)
气溶胶:主要是监测悬浮在空气中微粒态固体或液体中的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通常选在与沉降物同点开展监测。采样频次可以连续采样或每个月(或每季)的某个时间段连续采样,必要时,可设置连续监测点。
原则上在厂区边界处、厂外烟羽最大浓度落点处、半径10km内的居民区或敏感区设3~5个采样点,点位设置与该方位角的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连续监测点位一致,与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连续监测自动站共站选择其中一个点(优先考虑厂外烟羽最大浓度落点处或关键居民点)设置空气气溶胶24小时连续采样,至少每周测量一次总β或/和γ能谱,向监测机构传输一次数据。当总β活度浓度大于该站点周平均值的10倍或γ能谱中发现人工放射性核素异常升高,则将滤膜样品取回实验室进行γ能谱等分析。
对照点设1~2个。气溶胶采样每月一次,采样体积应不低于10000m3。沉降物累积每季收集1次样品。样品蒸干保存,气溶胶、沉降物年度混合样分析90Sr。
《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技术规范》(HJ1009-2019)
采样设备:超大流量采样器流量不小于600m3/h加,流量示值误差≤±5%;大流量采样器流量不小于60m3/h,流量示值误差≤±2%。采样前应确认采样器性能良好、稳定。
滤膜:采样滤膜应符合HJT22要求。根据核素分析方法,选择合适的滤膜,超大流量采样器使用不同型号滤膜前应确定收集效率。采样前,应检査滤膜是否有针孔、缺陷或破损,滤膜绒面应朝上置于支持网上,拧紧滤膜夹使之不漏气,设置采样流量、采样时间等。采样总体积换算至标准状态体积。
采样方法
根据采样目的、预计浓度及核素的探测下限设置采样体积,采样体积一般应大于10000m,尽量采用超大流量采样器采样。若采用大流量采样器采样,采样总时间为8天(即192小时),每48小时更换一次滤膜。
若滤膜收集的灰尘量较大,阻力增大影响流量时,应及时更换滤膜。
产品推荐:
ZHK2506大流量气溶胶采样器
ZHK2507便携式大流量气溶胶采样器